AI+出海,能不能跑出全球化企业?|出海潜望镜
#出海#AI#钱塘#全球化#本地化#中国智造
AI浪潮席卷全球,“不拥抱AI就出局”成为企业共识。中国AI技术进展全球瞩目,从硬件到服务,从研发到运营,中国企业的机会在于将AI转化为开辟增量市场的工具。
但出海绝非简单的“国内路径复制”,要在全球市场中立住脚,不仅是提供有竞争力的好产品,更需要理解文化差异与用户真实需求,在全球市场中扮演“创新者”而非“复制者”的角色。
落地场景的适配、用户需求的理解、品牌生态的构建,每一步都是硬仗。近日,由36氪与钱塘建投集团共同举办的2025「以“匠心”,至“世界”」出海大会上,多维资本、小佩PETKIT、一知智能和涂鸦智能四家企业代表围绕技术壁垒构建、市场适配机制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。
01不止于产品创新,结构性能力更关键
科技企业如何建立全球壁垒?嘉宾们普遍认为,单一技术优势已难以支撑长期竞争力,结构性能力的构建才是关键。
小佩PETKIT创始人郭维科对此深有体会。他指出,宠物行业规模有限,用顶尖AI技术实现商业化面临双重挑战:一方面,消费者对AI的期待已超越企业当前能力,不拥抱AI技术便会被市场淘汰;另一方面,AI带来的“增量不增价”困境显著,产品运营成本增加,但产品原价不变,产品毛利从45%降至25%。
“小行业无法像新能源企业那样‘流血扩张’,必须在技术投入与商业化之间找到清晰的盈利路径。”对此,小佩的破局之道是“价值转移”——从硬件销售转向软件服务,2023年宠物纯软件服务收入达3000万,毛利率高达90%。
从资本视角看,多维资本创始合伙人曹芳宁将AI出海企业分为三类,各自面临差异化挑战:
AI Infra企业需平衡地缘政治与数据安全,制定长期地域策略;
AI Agent企业需明确全球用户定位,在短期利益与长期生态间抉择;
AI+智能硬件企业虽具备供应链优势,但需警惕“复制国内路径”,必须深度适配海外用户习惯。
比如泳池机器人这一细分产品,在国内属于“伪需求”,但在欧美市场的需求却大规模爆发。“泳池机器人之所以成功,关键在于供给端培养用户习惯的同时,成本与定价达到临界点。”曹芳宁总结道。
作为连接技术与市场的平台型企业,涂鸦智能市场总监兼AI创新硬件负责人任航波表示,涂鸦智能80%以上的“Powered by Tuya”设备面向海外市场,其核心能力体现在三方面:
合规先行,覆盖欧盟GDPR、美国CCPA等法规,降低客户合规成本;
互联互通,通过统一平台实现跨品牌设备交互,提升用户体验;
敏捷开发,标准化工具支持1个月内完成AI硬件开发,助力客户快速响应市场。
02全球化中的本地化:适配性决定落地成效
全球市场对AI的接受度虽普遍开放,但能否和市场适配决定了落地成效。一知智能消费事业部总裁曾益乾将全球市场分为两类,分享了一知智能差异化的落地逻辑:
在欧美、日韩等发达市场,企业用工成本高,SaaS付费习惯成熟,AI的提效价值得以凸显。“我们为欧莱雅、雅诗兰黛提供的AI外呼服务,可触达上亿用户,在通话时长、加粉率等指标上均优于人工。”曾益乾举例道。
而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,人工成本低廉导致AI的初期优势有限。曾益乾强调:“本地化团队是破局关键。”如同海外企业入华需组建本地化团队,中国AI企业也需在目标市场部署本地团队,适配语言、文化与合规要求,同时也能降低成本。
任航波则提醒企业避开出海常见的误区:一是“过度自研”,某智能取暖器企业自建团队3-4个月未解决软硬件适配问题,中小客户应善用平台能力,避免重复造轮子;二是“功能冗余”,某桌面机器人团队因打磨5%的小众功能延误上市,错失市场窗口。他认为,AI硬件应“小步快跑”,先满足核心需求,再迭代升级。
03不只是模型能力,技术研发与运营提效并重
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,AI的价值并不在于炫技式的技术展示,而是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。
郭维科分享,小佩宠物在客服体系中引入AI大模型后,将产品问题、用户关切等数据录入系统,辅助一线客服快速响应,同时赋能经销商团队。“AI在运营端的核心价值不是追求‘颠覆’,而是‘增效’。”他认为AI的定位是“服务一线客服的工具”,而非替代。这种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客服压力、提升响应效率,同时弥补了纯人工的培训成本与情绪波动问题。
曾益乾进一步指出,AI技术实际应用中出现的“无效案例”,症结往往在于“脱离业务场景”——仅强调模型能力,却无法量化效果。他认为有价值的AI应用需满足三个标准:
可控可监督,如AI外呼聚焦订单通知等明确场景,避免“大模型幻觉”;
数据可量化,如通话时长30秒提升至45秒、私域加粉率提高20%等具体指标;
场景落地性,数字人直播将单场成本从200-500万元降至10万元,同时覆盖千万用户。
04AI+,如何跑出全球化企业
关于“AI+如何诞生全球化企业”的命题,嘉宾们普遍认为:差异化与增量创造是核心。
曹芳宁针对不同企业类型提出不同逻辑:2B端需选择工业、能源等付费能力强的行业,控制履约成本,拒绝“套壳式创新”;2C端则要深耕本地化体验。她特别强调:“全球化需要双团队产品逻辑,中国与海外团队适配不同市场,创始人更要具备跨文化管理能力。”
郭维科以宠物行业为例,阐述了“做市场增量”的理念:聚焦宠物健康AI技术,不破坏现有规则,避免与本地企业直接竞争,通过健康监测等创新功能开辟新需求,而非依赖供应链优势挤压存量市场。
任航波从平台视角补充:“差异化是客户成功的关键。”同一品类产品也要精准定位细分群体——如AI玩具可分别聚焦6-8岁儿童与Z世代女性,规避同质化竞争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杭州钱塘企业出海服务基地”,作者:浙企出海,钱塘经授权发布。
